中国清零全球买单?

疫情刚散去不久,投资者今年就必须面对来自俄乌战争冲突,全球央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和中国清零政策所形成的完美风暴。近期的市场不论从股债双市到大宗商品都非常波动,投资者在今年的市场获利的难度大大提高。到底中国的清零政策会如何影响全球市场,而投资者又要如何去面对?

今年三月中国上海的疫情仍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政府也坚持过去两年的精准防疫策略,也就是用最少的社会成本去实现最大的防疫效果,降低疫情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作。但是,疫情在三月末开始在上海迅速爆发,精准防疫策略宣告失效,上海又重新回到中央政府严格的清零防疫措施。自3月28日以来,中国对上海2,600多万居民实施严厉的 “分批分区“ 封锁措施,所有人被迫限制在家中,这也是中国武汉在2019年疫情爆发后最大范围的封锁。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重镇,也是全球第三大的股票市场,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来到US$680 billion。上海的疫情爆发蔓延至周边的城市,目前中国有多达45个城市实施了全面或部分封锁,长三角成为疫情重灾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及半导体制造的关键地区,当中包括特斯拉、大众汽车、苹果、鸿海、和硕等大型工厂都因为供应链混乱而暂停生产。

另外,长三角地区占中国50% 的芯片产量,而其中江苏及上海各占了33% 及10%。这对于高度依赖电子产品和芯片供应的电动车生产领域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家要知道长三角虽然只占了中国土地3.7% 的国土面积,但却创造了中国24% 的经济体量来到US$3.8 trillion左右。如果按世界经济规模的排名,长三角的经济规模仅次于德国位居世界第五。长三角的封锁导致中国的经济成本不断扩大,世界银行在近期也把中国2022年的GDP成长下调至5%,低于中国政府在上个月设定5.5% 的增长目标,而其他投行也纷纷大砍中国的经济成长预期至5% 之内。

过去几天中国的监管机构因为压力的迫使下公布首批666家重点企业白名单,点名了半导体、汽车和医疗行业在内为须要优先复工的公司,当中包括特斯拉、大众汽车、通用汽车、台积电、日月光中芯国际等大型半导体和汽车公司。上海当局也就企业重启生产应采取的措施,如储备医疗用品和提交工厂的预防新冠感染计划提供了指导。但我认为中国不会允许上海的工厂全面复工,而是采取闭环操作,即固定的工人留在工厂保持生产线的运行,俗称的 “闭门造车“。

闭环操作虽然部分消除完全停产的疑虑,但这对解决供应链混乱的帮助并不大,主要是封锁措施对采购材料和运输有诸多限制,尤其是来自各地的卡车司机被要求遵守上海严格的防疫检测和隔离规定,导致卡车大范围排队和拖延。另外,上海的集装箱港口也因为工人短缺出现严重的卸载延误许多船只被迫停留在海上,有的船主甚至把船只转移到中国别的港口,导致船只堵塞扩散到周边的港口,中国的港口船只数量顿时暴增。

即使中国政府已经祭出许多刺激经济的方案,包括人民银行在去年两次降低存款准备率,今年也降准25个基点去对抗经济下行的压力,但并未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封锁措施导致许多商业被迫关闭,居民面临失业和储蓄消耗殆尽的困境,损害了国内的消费需求。面对本波疫情来袭,曾经的防疫模范生的幻想破灭。中国政府强硬抗疫措施,换来的是民怨四起,人民陷入悲观与绝望的情绪当中。目前大部分的国家都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也开始接受病毒是不可能通过严密的防疫措施就能控制的。但 “与病毒共存” 对中国政府是非常强烈的字眼,象征对生命的无视,与中国宣传的人命之上形成很大的冲突。

过去中国清零政策和中共制度的成功让中国政府觉得这些措施是可行的。但面对病毒的不断变种和迅速扩散,封锁措施其实是毫无医学根据的做法,也让人民的生活苦难不堪。我认为清零政策已经变成满足中国政府的政治意图,因为清零政策不能失败,不管未来的经济代价有多大,这是面子的问题。我不排除中国政府会选择开放,但当中的过程会比较漫长。这是因为观念上的改变并不是短时间的事,尤其是中国政府在过去两年抗疫措施的成功。

从疫情大爆发开始,全球都在与供应链危机奋斗。来到今年中国各地区的封锁措施导致全球的供应链再次陷入停滞,而这轮供应链危机相比两年前更为严重。俄乌战争的出现也让供应链的混乱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前景暂时还见不到曙光,再配合全球央行准备进行快速的货币紧缩派对,未来市场的走势会更加挑战。这是场不可逆的去全球化景象,从以前的追求高效率,到目前的追求高信赖度。世界各国也意识到在特定重要的产业必须自给自足,降低对其他国家的依赖。这时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到底未来会浮现什么投资机会,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文章

Sharix Sdn Bhd (1313184-A)
@ 2023 Sharix Sdn Bhd.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社交平台